王迈 – 朝阳纸贵 东城更贵

2012.06.03 – 2012.08.03

新闻稿

艺术,能给出一个世界观?

郭晓彦

王迈这组累积了几年的作品更像是一种日课的东西或“思考手记”。在此看起来可以有很多的用途:首先,它们是作为艺术家的思考线索而存在的,这些思考与他对作为艺术家如何在一个复杂、无所掌控的世界里获得自己的独立判断和思考方向有关——艺术家需要借助一些语境来厘清自己的思考位置;第二,对于艺术家来说,社会“介入”和“批判”的课题,究竟是一种价值判断还是行动选择抑或是对于社会政治力量当下实践性反思?艺术家是要将自己的思考与对世界未来力量较力的,为了获得一种先在的当代性;而艺术与世界未来变化联系在一起的意义又是什么?也许,王迈手绘这些作品时,心里是会沉淀出一些思绪和问题:这些类似册页的手稿,就关涉到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如,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艺术如何面对话语的复杂性和意趣盎然的多种政治意向呢?王迈认为: “我的艺术思考和表达几乎都与中国乃至世界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不可分离。2000年前后,我开始更集中的关注一些社会问题,更准确的说是扩展到国际事件,比如说对媒体暴力问题等。……从我的作品《幻听双塔》开始,在作品上也对东西方文明冲突开始了关注…… 《南海油气专线1号》把“国家利益”和“能源”的纠葛彰显了出来。我把将“能源”具体化为“石油台”,将“威胁”具体化为“鲨鱼”,将“利益”具体化为“牛骨”;”我的作品《西天取经》、《情天恨海采梅图》、《今日气候交易所》等系列装置及绘画作品,在创作思想上再现了诸如全球能源、气候交易的冲突危机。在视觉上架构出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方法”(引自艺术家访谈) 王迈将自己置于世界变化的时局,将一个时代性的焦虑作为自己的背景,是与自己世界观的成长有关联的。在王迈绘制的“思考手稿”里,我们来观察艺术家的工作,作用又是具体的。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对隐藏之记忆的“考古”来印证艺术家的选择:王迈这代人是在整个国家举国进行大规模未来想象的背景下成长的,他们对世界格局变化有一种特别的关注和胸怀。实际上,直到今天,中国的未来想象依然是混沌、模糊和不可操作的,但这种想象又是置于我们的教育、生活之中的,所以,当现实中,人造卫星的频繁闯入外太空,与手机、电话视频的超级泛滥,斩断了传统精神中直接与远方事物发生的联系;火箭、飞船与克隆技术带来的时间忧郁与基因工程制造优质基因的狂欢彼此映衬出荒芜未来。这既是王迈想去通过艺术去讨论的,也是他自己对今日的“未来考古”的警觉。在王迈的绘画作品,“今天”的场景往往是一个对未来的“戏仿”,对照1970年前后中国人社会整体性的未来学狂想,这似乎是更加失去理性的世界格局想象,又是如此荒诞而真实的现实。王迈一再在其作品中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艺术的未知意义联系起来:能源、科学、政治、金融辖制中的世界框架中,世界如何与艺术的方式关联。王迈以游戏的态度,实则将这种看似虚拟却又客观的存在与关于未来想象的记忆变成一场奇怪和喧嚣的混响——艺术家的工作即是批判,也许他们所提出的多种替代性的方案,本身就是对困境的未来想象的超越;艺术家的工作正是将构成我们未来知识考古的基本素材——这些字里行间的时刻——变成艺术家对时代的思考,对自己存在的思考,并以一种提前的带有历史感的眼光来反思今天。这种历史感并不是逻辑推理和价值判断,而是一种构思和推演的工作。在此,我们关心的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如何判断你与时代的关系,如何使你的思考具有当代性——你如何针对这些复杂的问题做出回应?但,其实,更关涉一个艺术家是否可以通过工作将我们的世界观改造成一个新的主体。

公众号名称:ayegallery